首页 姓氏渊源 姓氏族谱

寻亲寻根

田氏文化 田氏分布 田氏企业 名人传记 活动祭拜 田氏起名 宗亲登记 求助知道 联系我们
本站公告

田氏各地谱务办事处及联系方式 http://www.tsjp.net/news.asp?cataid=A0003   出售银杏树,银杏小苗,银杏种子,电话:15189465811 www.yinxingxiaomiao.com

——姓氏渊源
 

姓氏略考-田姓-姓氏渊源 田[,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封妫满之后妫完之封地,为陈氏所改,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记载,齐桓公封妫完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田氏。相传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他们的祖孙有留在妫汭河一带的,就是妫姓。

周武王灭周后,建立了周朝,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帝舜之子商均的第三十二世孙)。武王封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陈桓公的弟弟在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免,自立为陈历公。太子免的两个弟弟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历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为君,就是陈庄公和陈宣公。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

陈历公的儿子叫陈完(妫满的第十世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齐桓公就将他封于田地。陈完因为逃到了齐国,不愿用原来的国名为氏,遂以采地为氏,改称田氏。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他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明朝黄姓所改,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明朝初年有辅佐惠帝的黄子澄,因废削诸藩之权,而引起了靖难之祸,京师不久便被各诸侯攻破,黄子澄被俘获,不屈而死,他的儿子为避祸而改名换姓为田终。后子孙也以田为姓,称田氏,多在北京附近。又据史籍《明史》记载,明初有辅佐惠帝之黄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诸侯,被杀。其子黄子经为避祸改为田终,迁居今湖北省咸宁一带,后世子孙也以田为姓。

第三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出自其他少数民族。如并州田氏源出匈奴,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为白族,西夏人有姓田者,如今苗、瑶、彝、土家、回、蒙、藏、满、朝鲜族等有此姓。

得姓始祖:田完。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圣王后人——舜的后裔妫满为陈侯,史称胡公满。传到胡公满十世孙妫完时,陈国宜公杀太子御寇,妫完与御寇私交相厚,妫完恐祸及己,便逃于齐国。妫完为人谦逊有礼,一向很有贤名,齐桓公很赏识他,就任命其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并封他于田地。其后子孙就以采地为氏,称为田氏。他们尊田完为田氏的得姓始祖。

二.各支始祖:

田汝源:字世本,行千十二宋景炎元年由明经贡举授上虞需学教谥遂卜居上虞永丰乡东朴五车堰南双石桥北卒葬五大夫里连洒北之凤凰山,配倪氏,子三长允隆,随父住上虞文允迪,七月十八日寅时寿,七十一葬宅巷口堑地,子五长日清,次日和,次日升,次日明,次日兴。是为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始祖。

田汝源:字世本,行千十二宋景炎元年由明经贡举授上虞需学教谥遂卜居上虞永丰乡东朴五车堰南双石桥北,卒葬五大夫里连洒北之凤凰山,配倪氏,子三长允隆,随父住上虞文允迪,原住曾稽,次允良徙居郑东。是为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始祖。

田养纯:寿字辈(包括寿字)为上十四世,山字辈(包括山字)为下传十二世。后世者应一律以十二辈字顺序严推,不得擅改(乳名不在其限)各代应将 辈字放在中间,十二字间先后顺序,如后有慎重追远者,再以要下延。山西八甲口田氏始祖。

田旺广:字仁可,公自吴迁湘第二下都即今一坊,卓然自立而才足幹理垂裕昆,元仁宗皇庆元年壬子生,明洪武己巳没,葬今二都龙兴寺后中嘴辰山戌向。元配:陈氏,生没失考,葬今一都地名新研舖落田。生子一:田经。湖南田氏始祖。

田 袁:清光绪癸卯甲辰间余在项城袁公幕府今都统田山,中将任都練公所教練处总辨为修相见礼之始中将虎,而蚪顧昐英伟余洒然異之民国以后余任机要局局长,中将任允州镇守使每人都必班荆道故欢若平生时项城将任为河南督军议定未果民国四年内调陸军部,次长退食余輙与余小饮旗亭指书军如书沙聚米,洪之役中将直言无隐君遂成患难之交居当谓,天挺英奇必磅礡積而出之君家世必有过人者岁,夏日余避暑于张家口荷中将适馆出临检田氏雨世清芬録见未敬授而读之乃知君雨世重若孝行,有非人情所能堪而节母茹荣含辛益彰懿宜其篱生,英为国干城古云为善之报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吾于田氏见之矣嗟乎国之昌也積德累行必世而后仁,家之兴衡困虑心历久而后显祖宗经当造如此其,难而子若孙双其余荫或乃猖狂态肆墮其家声九京有,灵能无隐痛余之所以重君者在其治事精勤而又深,自歙抑不莫利不鹜声华国署无捋蒲之声宝僚有文,字之乐余旅食数日见君日必球一小时开步一小时,余则山立整襟習右军书数小时虽祭征之雅歌投壶,陶醒公之连習勤何以加兹然则节母为不朽矣敬书,数语戏诸卷耑。是为河北临榆田氏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求助知道
 
我是湖北省襄阳县石桥镇田营村的…
请问我们是山西洪洞县下来的在沁…
寻找湖北陨阳县田氏宗亲,我是湖…
寻找陕西省商南县田氏宗亲,我是…
寻找河北青县田氏人,我家从河北…
我家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姚村乡…
我家是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路河乡…
我们那正在筹建祠堂,但是都是不…
我听上辈人说是从山东搬到河南的…
 
 
 
田氏文化  
 
内容正文  

田:有虞氏后裔 陈田源一家
发布时间: 2011/12/5 15:10:42 被阅览数: 4559 次 来源: 田氏家谱网


 

  有虞氏后裔  陈田源一家
  田姓有多个来源,其中族人最多、历史最久远的一支,是帝舜后裔,出自妫姓。
  相传,帝舜做帝王之前,帝尧把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让他们在妫汭河边居住,舜的子孙有留居在妫汭河一带的,就以妫姓传系。所以,出自妫姓的都是舜的后裔。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便于国家的治理,就寻找上古圣王的后裔进行加封。后来,周武王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就将妫满封为陈侯,其所在的陈,就是今天的淮阳。妫满以封地为氏,史称胡公满、陈胡公。其后裔以陈为姓。妫满也就是陈姓的得姓始祖。
  据记载,妫满是帝舜之长子商均的第32代孙。现在虞城县利民镇老城西南1.5公里处有商均墓。
  据虞城县谷熟镇田老家村所留存下来的《归德田氏家乘》记载:“吾田氏家族渊源有虞氏。”虞城县利民镇就是上古时期有虞氏的活动地,后来,大禹为感帝舜之恩,就将商均封到有虞氏部落为王。所以,田氏家族最早的起源地应该在古虞国,即今虞城县利民镇。田氏属于帝舜后裔,帝舜有很多儿子,如果再具体一点说,田氏应该属于帝舜那个被封在有虞氏部落的长子商均一系。
  虞城距淮阳仅100多公里,商均死后,其子孙应该在古虞国附近活动。周武王在今淮阳找到商均的第32代孙妫满并就地加封为陈侯。商均的第32代孙活动出商均封地100多公里,应该是非常有可能的。对于妫满为商均的第32代孙,《姓纂》有确凿记载。
  另据《归德田氏家乘》记载:“田氏源于有虞氏。舜子商均被封古虞国,传五世至妫满。”商均主要活动在夏朝初年,而妫满被周武王册封于周朝初年。中间仅相隔的商朝就有500多年历史,所以,《姓纂》所载的妫满为商均第32代孙比《归德田氏家乘》所记载的商均的5世孙更加可信。
  据《史记·陈杞世家》等记载,记者整理如下:陈桓公死后,陈国大乱。陈桓公的弟弟杀死太子免而自立为陈历公。太子免的两个弟弟欲报杀兄之仇,就趁陈历公去蔡国时把他杀了,兄弟二人相继为国君,就是陈庄公和陈宣公。陈宣公晚年打算立宠姬所生的儿子为太子,就把先前所立的太子御寇杀了。陈历公的儿子叫陈完(妫满的第10代孙),他同御寇的交情很好,御寇被杀后他怕被株连,便逃到了齐国。陈完到齐国后,“以陈氏为田氏”而改称田完。也有一说,齐桓公将陈完封于田地,陈完以封地为氏,而称田完。
  田完就是田氏的得姓始祖。由以上可见,田姓出于陈姓,陈田一家。
  据《归德田氏家乘》记载,田完的6世孙田乞在齐悼公时为相,专齐政。其子田常继任,仍为齐相。田常用大斗出贷,而用小斗收贷,田家在齐国威望一天高过一天。传至田和任齐国相国时,田和就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君,史称田齐太公。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田氏代齐”。

 

田珍墓
 

  归德府名族  田珍永流芳
  家谱种类很多,有的称为《本纪》,有的称为《世家》,有的称为《家乘》,有的泛称为《家谱》。据考:帝王之家记《本纪》,王侯之家记《世家》,公卿大夫记《家乘》,五品以下记《家谱》。
  源于虞城县谷熟镇田老家村的《归德田氏家乘》在清朝及民国年间,曾与商丘沈、宋、侯三氏族谱并称为归德府四大名谱。《归德田氏家乘》创于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为当时任南京通政使的田珍手书而成。在清朝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田氏族人田作泽整理印刷成册,并由归德府名人、翰林院学士、国史编修李目作序,《归德田氏家乘》方正式成书问世。至今,《归德田氏家乘》已经多次修谱,最近一次修谱是在2003年,2004年印刷完成。
  据《归德田氏家乘》记载,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田氏被迁到关中,人口迅速膨胀,遍及黄河内外、大江南北。虞城县田老家村这支田氏(因明清时田老家属于商丘,故这支田氏被称为归德田氏)祖居山西省泽州府高平县。田滋在元惠宗时到开封任府尹,他就由山西举家迁到开封。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田滋的孙子田德甫与夫人岳氏迁到归德府城东15公里田庄(即今虞城县谷熟镇田老家村),因此,归德田氏有“一迁大梁(开封),复迁郡东”及“先汴后宋”之说。田滋、田德甫初迁居之时带有旧谱。旧谱中说:“德州、曹县、凤阳和昆山,乃我族嫡系近亲。”后旧谱失落,商丘这支田氏与旧谱所载的“嫡系近亲”再无联络。
  田德甫这系田姓,就以田德甫为一世先祖,以田老家为中心,世代繁衍,人丁兴旺。现在,这系田氏主要分布在虞城县的谷熟镇、刘店乡、芒种桥乡、闻集乡、大侯乡及梁园区的观堂乡、水池铺乡,在睢阳区、民权县、宁陵县、柘城县及山东省曹县、安徽省砀山县等地也有这系田氏族人分布。据2003年修谱统计,归德田氏已经有约5万族人。
  归德田氏中人才辈出,尤以田珍最为著名。《归德府志》、《商丘县志》及《虞城县志》对田珍都有记载。
  田珍为田德甫的8世孙,出生于1571年,字子聘,别号待溪,明朝万历38年(公元1610年)中进士。曾任山东冠县县令、山东道监察御史、两浙盐政、大理寺丞,官至南京通政使兼南京户部督储侍郎。
  田珍初任冠县县令时,适逢大饥,他多方筹粮,大施赈恤,对拖欠粮银的赤贫百姓,有时候就拿自己的薪俸和田租赠予。政闲期间,田珍督促全县士子读书习文,从而邑境井然,夜无惊扰。田珍曾被朝廷巡抚推为“良吏第一”,并升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接着他巡抚江西,在那里他大修粮仓,储粮3万石备荒。时值江水暴涌,坏民房舍,田珍令百姓筑堤,沿江安然。田珍任两浙盐政时,对盐民讲明道理,整顿税收,严办一批奸商,除完成国家税收外,又超收7万余金,全部上交。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田珍由大理寺丞升南京通政使兼南京户部督储侍郎时,国库空虚,驻军胡作非为。他双管齐下,一面催收税银,一面整顿军纪。田珍不避寒暑,经常深夜整理公务,以至积劳成疾,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在任内得病去世。田珍死后,崇祯帝钦命河南布政使右参议大梁太守张凤翼率河南、山东两道官员颁诏御祭,并诰封田珍为通议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
  田珍去世后,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专门为其作传,称其“服官二十年,逮事四朝,清以坊身,惠以爱民,忠以体国,诚以御物”。
  现在在田老家村附近即有田珍墓。因为当初崇祯帝钦命御祭,故田珍墓又称御祭坟。在御祭坟附近,田氏族人及一些仰慕田珍人品的其他人聚居于斯,现形成一个村庄,就称御祭坟村。

 田珍墓残留的石武将

  12月6日,记者到御祭坟村采访。据该村村民回忆,当初御祭坟有围墙花坛,坟前立有墓碑、圣旨碑、神道碑8块,碑高4米、宽1米,碑顶刻着浮雕滚龙,碑面刻着圣旨原文。坟西是一片柏树,遮天蔽日。坟前有一长870米的神道,两侧立着文武石吏、石马、石虎、石狮、石猴。神道尽头有阁楼式石牌坊。据记载,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因战乱,御祭坟曾被破坏,但不久即拨款重修。1966年,“文革”开始之时,御祭坟大部分被破坏,但仍残留有石虎、石武将等。现在这些遗留下来的石刻已经被田氏后人移离保管。现在的御祭坟,高约2米,周长约30米,坟周围修有圆坛。从御祭坟往南一直走约500米,中间不时看到一对对石礅子,那上面曾经立着石虎、石猴等石刻。在御祭坟南约100米,还残留着建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的半个石碑。从遗留下来的遗迹能依稀看到当年御祭坟的壮观与威严。



  • 田姓-姓氏渊源

  •  
     
    版权所有:田氏家谱网  建议在1024*768分辨率下浏览本站